首页攻略手游攻略正文

跑跑卡丁车精品手推车(谁能推荐一下赚钱的兼职)

发布时间:2023-06-12 11:57:58 来源:其它 作者:未知

谁能推荐一下赚钱的兼职

目前的大环境下,各行各业基本都不好做。但是真心想兼职赚钱,搞个副业,多一份收入的话,还是有一些兼职可以做的。就看你能不能坚持了。

一、快递分拣工,批发市场搬运工

一般的快递公司,整车快递到站点时,都有这方面的兼职用人需求。分拣快递,装车卸车,需求还挺大,也比较固定。

批发市场、农贸市场、商品集散地等,很多都需要搬运工人。

这两个工种,一般一个小时至少20元-30元,干几个小时能赚100多元。

二、开网约车、做代驾

如果你有驾照,会开车,这两种兼职就可以做,做好了收入也不低。

一个人利用晚上下班后的时间跑网约车或者代驾挣钱。晚6点到12点,一晚能跑四五单,每单的钱在20—100元不等,收入还算可观的。

三、送外卖,摆摊等

送外卖相对好做一些,只要对一个城市的一个地区足够熟悉,有一辆电动自行车,而且最好是电池容量够大的那种,一般在晚上6点到11点,5个小时的时间,大概能挣100元左右。

摆摊的话,就需要有一定的商业头脑。懂得选品,选址,还好眼观六路耳听八方,随时躲着城管的追击。不过只要摸清楚其中的道道,坚持做久了,客流也会比较可观的。

四、自媒体、小时工。

只要你有一定的文字功底,就可以通过自媒体平台挣钱。

有些人一开始不会,可以坚持自学,多看看别人怎么做,发什么内容。只要坚持不懈地发,提高吸引力和质量,肯定会有收获的。

还有,可以去必胜客、麦当劳等这样的地方兼职做小时工,一般一个小时16-25元。每天做个几个小时也有几十上百块收入。

有哪些不起眼的高利润小本生意

做海员的这十来年,我利用跑船休假在家的时间,赚了300多万。虽然不算多,但至少够过日子,身边的人都笑我已经是船长了,眼里只有钱,还做起了普通人的生意,嫌弃我抢了他们的生意。

其实生活除了要不停地奔跑赚钱,也要有真实的生活。在身边朋友的眼里,认为作为船员在外面工资那么高了,而且还很辛苦,休假回家就应该好好的休息,好好的玩。

自从成了高级船员以来,我一直以来都是在船上工作半年,在家里休假半年。如果要我在家里玩半年,闲着半年,真的是一件很痛苦的事,倒不如做一些让大家觉得丢面子,好赚钱的活,还能补贴家用。

我从2005年开始跑船,刚跑船的时候,船员的工资是很低的,而且我的职位也很低,这对于一个刚大学毕业的人来说,躁动的心肯定是有的,不甘心在船上拿着一个月几千元的工资。

所以在第二年休假回家的时候,正好遇上了县里免费培训小吃的扶持。我也趁着休假在家,想着即便没有开店做小吃生意,学了也可以做给家里人吃。

顺着这个想法,我也去报了名。

报名的当天,就遇上了很多认识的人,他们看到我后都觉得我是闲着没事做了,才会去学小吃。在他们的眼里,海员很有钱,而实际上,其实我那个时候的工资还不如陆地上的工作人员的工资。

从进入培训小吃那天起,我就一直住在培训楼。我觉得学习这个挺好,首先给我提供了免费的住宿,而且住宿环境非常好,四个人一个房间,大冬天的时候,房间有人气,暖和着。

在培训期间,每天就是按照课程表上课,先上理论课,再上实操课。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就是学小吃进步最快的。

也许我对美食很有天赋,只要理论课听进去了,在实操课的时候,就能很快上手。一般一天到两天时间,就学一道美食,一种小吃。

每天过得非常的充实,学到了,还吃到了。学员每天做的小吃,都是我们学员自己吃完了。一起学习的是成年人,有阿姨,有大叔,而我这种属于毕业青年。

每天跟着这些阿姨,大叔学习小吃感觉特别有趣。

经过一个半月的学习,基本的课程都完成了,如果想要晋升的可以去省里继续学习,如果就此结束的,可以发给你一本结业证书,都是官方授权的。

拿着这本证书,便可以拿到官方的商标,而且还可以领到官方的小吃餐具。前提是你把店铺开起来了,这些都有官方免费提供,当然,所谓官方,就是我们县里扶持我们学习的单位。

我们那一期学习的人,有些人去开了小吃店,而我选择了回家做给家人吃。

2006年,一个巧合的机会,在年初的时候,一个外地的朋友回来,来我家做客,我正好做了一些小吃给他吃,当他了解到家里的小吃是我做的,给我提供了一个商机。

朋友告诉我,他工作的那一带的人都很喜欢吃我这边的小吃,而且很多酒店也需要这样的。

就是因为他这么一说,我便跑去朋友所在的地区,选择试探一些餐馆。向他们了解到了这块小吃的受众,可以说是一拍即合,老板还是很接纳我对他们小吃的供应。

我拿手小吃就是烧麦,我做的烧麦和北方的烧麦不一样,烧麦的原材料是木薯粉,萝卜,猪肉,虾皮,香菇,小葱。辅料就是猪油等材料。

做出来的烧麦柔软香甜,受到了好几个餐馆和酒店的喜欢。

一时脑热,回到家里后,我开始大力制作烧麦,全部依靠速冻,并且当天做,当天到达的,将我的烧麦顺利地送到店里。

一开始,我都是自己做,后来一个人的速度太慢,根本供不过来,所以召集了一些阿姨,这些阿姨非常不错,她们熟练的手法,一天产出量大涨。

就这样,误打误撞,把这笔生意做成了。而做这个烧麦的成本是很低的,我们都是按照烧麦的个数算钱,一个烧麦的成本大约在6毛钱左右,而卖给酒店餐馆的价格在1.5元一个。毛利润大约在1元一个,一次往外寄送1000-1500个,节假日3000个左右。当时大约一天的收入在1000-1500元,扣除请阿姨包烧麦的成本,一天的纯利润是500元,好的时候,一天的纯利润在800元。

就这样,我坚持了一年时间没上船。那一年,也是我做这个的头一年,大约赚了26万元。说实话,确实有点累,不过生活自由一些。

为了不荒废自己的事业,我把这个做法教会了妻子,妻子也从原来的工作辞职,单独干这一行。把她教会后,我选择出海跑船,我可以继续赚我的钱,休假回家后也可以继续帮忙做烧麦。

就这么一个小本生意,我们坚持了5年的时间,大约赚了160万。我很感谢那些餐馆,酒店的老板。我们也本着真材实料的做小吃,为他们提供干净,卫生的食材,他们对我们也放心,也愿意和我们做生意,从来不赊账,这一点,我很看好这些老板。

后来,妻子觉得做这个太累,后来也是要准备开始生孩子,所以我们就放弃了这个行业,把客户转手给了当初和我一起学习的同学。可让我失望的是,半年没到,这些老板都不再和他们合作了,原因是他们做人不厚道。

2012年,从国外休假回来后,正好赶上了农村亲戚家办酒席,在办酒席的过程中,我发现来农村亲戚家吃酒席的人都是一些老人,而且很多都是留守老人。

在席间,还和一些老人聊了聊农村的生活,从老人的话语中,了解到,现在的年轻人都外出了,留下的老人都是生活在农村。老人感叹到自己不会骑车,买东西不方便,也夸赞我们年轻人,能生活在城里,买东西应有尽有。

就因为和他们多聊了一些这些话题,突然让我有看了商机。对于当时的我来说,生活基本过得去,存款也多少有一点。

吃完酒席回来后,我便和妻子商量着买一辆面包车,用来拉货,专门卖农村留守老人需要的东西。

那一年也是入冬时节,我下集市看了看有些老人来集市上购买东西的种类,我从中看到了,大多数老人开始购买入冬的防寒保暖的生活用品,比如保暖壶,袜子,火笼等东西。

为了能够帮农村老人解决上街难的问题。我回到了县城,在县城工业园转了一圈,找遍了工业园所有的生产线,只看到一家是生产袜子的,而且是别人定制的。要想赶场,就必须预约定制。

当时,直接和老板要了样品,拿回家自己试穿了几次,觉得布料,保暖性都很不错。于是直接跑去和老板定制了1500双,老板觉得我的量太少,不愿意合作,而且价格给得很高,于是狠下心直接定制了3500双,毕竟这东西不会过期,所以也不用担心卖不出去。

通过商讨,老板最后的价格是6毛3一双的价格。大约需要等4天的时间,就可以去现场提货。为了赶在严冬之前卖这些袜子,我也是日夜催着老板加快速度。

后来,我又去了市里的产业园区走了走,发现那里才是我的好去处,那里有专门生产保暖壶,保暖衣,保暖服等等一条龙冬季生产线。

大约在当地停留了三天的时间,和老板们定制了1800件保暖壶,商定的定制价格是2元一个。有和保暖衣的老板商定了一个上午,起初老板不愿合作,认为我不是长线公司,他们只做长期合作的公司,不愿意和我这种新手临时兼职做的生意人合作。

为了和他们打通关系,也没少下功夫。最终和他们合作三年,每年冬季生产3000套保暖衣,保暖衣的定制成本是12元一套。

为了了解保暖壶和保暖衣的实际质量,我挨个拿了一些样品回家里试用,最后和老板们定下了协议,交付了押金。

拿到了这些商品后,我把老家的一间房子腾出来专门放置这些东西。

开始大量商品的市场价格,决定自己的标价要比市场价格低,这样对于老人来说,既能接受,又不觉得我赚了他们很多钱。

后来,还是决定,一双棉厚袜袜子卖3元一双,5元两双;一件保暖壶12元一个,两个20元;一套保暖服30元,两套55元。

最终就按照这个价格开始售卖。

因为我们这边县城有18个乡镇,每个小镇都有集市,而有些大小镇的人口比较多,一开始的时候,简单地做了一个集市表,就按照大小小镇每天的集市时间去赶场的。

一开始是在乡镇集市上先试了试水,发现真正来买的人相对比较少,大家并不觉得我卖的价格高,而是需要的人,没有真正来到市场。

于是我放弃了这样的做法,开始走乡村。

按照自己事先布置的路线,逐个村落走过去,而且计划往偏远的村落去,也许这样就能够找到更大的市场。

同时也买了一个大喇叭,通过在村落里播报卖东西的语音,吸引大家的注意,好就好在,我用的方言,大部分的村落都能听懂,这就方便了老人听声音,毕竟很多老人听不懂普通话。

一开始,去村落里的时候,很多人卖得少,当我过一段时间,再回到这个村落的时候,不知不觉买的人就多起来了,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我的货物质量确实不错,导致大家纷纷来购买。

我一般会在每个村中心停留一个小时的时间,然后再换一个地方。因为农村的村落不够集中,只能看着建筑去判断人口的多少。

就这样,趁着当时正好是进入严冬的时节,销量一路长虹,很多人和我买得多的,我会多少送他们一些,说实话,有些老人真心不舍得买,但我不可能降低价格单独卖给一个人,所以只能以送的赠送一些给特别苦的老人。

比如当时我知道隔壁村有一户老人家,他们的儿子英年早逝,留下了两个孤苦伶仃的老人,当时他们买我一个保暖壶,我给他们每人送了一套保暖衣和保暖袜。

很多时候,觉得赚钱一定要有道,而且赚钱也一定要多做善事。能帮的,我们尽自己所能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。当然,每个人都需要生活,赚钱也还是需要继续赚的。

大约花了一个月零十天的时间,全部销售完成,最后扣除成本,所得利润在98000元。这虽然不多,但我这事坚持了三年,每一年都算好了上半年出海,下半年回来创业。

而且下半年,我们县城的人明显比上半年更多。就单独售卖冬季的服装,往年的两年,我不仅卖得好,而且还加量生产了一倍。

三年走农村的售卖,纯赚了428000元,这笔钱也算是额外的收入,加上其半年的跑船工资,一年的收入在570000元。

不过,人就是这样,觉得商机来了,赚钱根本停不下来,不过,这些都有前提,一个是有发现商机的嗅觉,另一个是广交朋友。生活中,多和身边的人多聊聊,一个是减少因为长时间在船上的自我封闭,另一个是,通过别人,可以了解更大的市场。毕竟每个人的接触面会不一样。

其实,冬季的东西都是小本生意,利润大,不过需要吃苦,我每天为了赶农村,每天从县城出发六点多就出发了,一方面是赶集市,差不多上午九点半十点的时候,我基本就离开集市,开始农村的赶场。

不断的调整售卖市场,不断的改进,过程确实很累,但是结果是喜人的。做这个有一点好处,你不用担心这些东西会过期,即便不好卖,转手给市场上专门卖这些东西的店铺也能赚钱,只是赚得少,所以,还是要多换位思考。

2016年开始,我便不再这么东奔西跑,孩子也面临上学的时间,在剩余有限的时间里,我和朋友开了一家小吃餐馆,主要是朋友营业,我们以2:1的收入分配,经营了多种小吃,小吃的成本要说是小本生意的话,相对别的可能也会投入比较大,只是我们做的小吃主要是团餐。

我们没有像正常营业的店铺一样每天开门做生意,我们承包了7个学校的早餐,主要就是为学校提供小吃。

那些年,县城的私营学校特别多,学生也特别多,学校对我们做的小吃都赞赏不已,也得益于这几个学校为我们打开了名声,使得我们的小吃在整个小城都出名了。

很多人特意打给我定做小吃,其实有些东西大家都会,也不知道为何,大家就是喜欢我做的小吃。

这东西就像缘分一样,我自己觉得很普通的东西,没想到,他们都觉得很好的东西。

受到大家的鼓励,我最终还是开了一个小铺子,这个小铺子,只做生的小吃,让大家来店里打包回家自己后期处理。价格上也让大家觉得刚好好。

两个人从2016年开始做,一直坚持到2021年,五年多的时间,我们赚了362万,每个人分了180万左右。

这两年,大家的消费水平明显降低了,来我店里的人,过去要20元的量,现在只要10元的量,这明显缩水,而且物价上涨厉害,我们一直僵持到去年,价格也始终保持到去年,直到最后一天关店都是那个价格。

很多人知道我们不做了之后,感到遗憾。对于我来说,每一个行业都尝试一下挺好的,一个行业一直做,会限制人的思维,也会让人一直疲劳状态。

合理赚钱,合理劳动,劳逸结合,才能让身体承受得了。

十几年的时间,借着每年休假在家半年的时间,匆匆一晃就过去了。要说钱去哪里了,感觉都没剩下多少。

如今,我的职业一直都还在坚持,如今也做到了船长的职位,工资虽然也达到了六七万一个月,但觉得一直跑船也是非常乏味的事情,要是在未来的某一天,再次嗅到商机,我也依然会选择继续去尝试。

想做点小成本生意,一年纯利润10万以上的有什么好买卖

讲一个做小本生意很成功的真实案例。这个案例是在一个中部地区的县城。

老张,今年55岁,深圳最早一批开出租车的。风里来,雨里去。除了把儿女拉扯大,老家县城里买了房子,也还存了一点钱,算是小康。

到55岁头上,老张觉得有点干不动了。于是他就从老家把儿子叫来接了班,当了出租车司机,他就回到了老家。回农村去种地,他已经不太愿意做了,也做不好了,于是就住到了县城里边他买的房子里,兜里有几十万块钱现金,要么就这样衣食无忧但要节省的安度晚年,要么 还是得做点事儿。

老张跑了这么多年出租,是个闲不下来的人,而且在深圳这样的城市待了20年,他也对商业对生意有了一些自己的看法,他觉得人还是要做点买卖,于是他就想在这个县城里边做点小本生意。之所以是小本生意,第一他的资金有限,第二他也不想冒太大的风险。

老张选择的第一个生意是服装生意,因为他原来在深圳开车的时候,曾经有过一个经常坐他车的客人,跟他混的挺熟,是一个在深圳的南油搞服装批发生意的人,也经常坐着老张的的士去虎门的批发市场,去白马的批发市场等等。一来二去老张也知道了,原来服装的差价是很大的,基本上是10倍的加价率,当然这个加价率是个很专业的说法,对于老张来说他就知道100块钱成本的衣服是可以卖到1000块钱,老张心想这么高的利润,应该很赚钱。风险也不大,因为卖一件就顶了十件的成本了。

于是老张就和朋友取得了联系,然后就跑回深圳去进货,然后在小县城的步行街里边租了一个小门脸,开始卖服装,老张还是很有生意头脑的,至少会算账。因为他当过出租车司机,出租车司机一开门就得算要交的份子钱,油钱,要拉多少客人,甚至会计算自己时间的成本和价值。开服装店的时候,老张也这样进行了计算,他算得非常细,最后算到的结果是每天他的服装店大概只要卖出1件衣服,就能保本。如果是周末能够卖出3~5件,这一个月 跟原来开出租车也差不多了。

可是现实情况是什么?老张的服装店开门一个月一共卖出去三件衣服,所以这个事实跟老张的想象差距太远,老张不服气,又开了一个月,然后一边开店,他一边就去观察县城里的其他的服装店,这一来二去他就发现了一些门道。原来这个县城里大家穿衣服的趋势和深圳不太一样——大家都很跟风,这个县城里有一些职业的人被大家定义为“时尚人士”,她们在穿什么衣服,大家就会穿什么衣服。

但是这些人的服装特点,老张看不明白,他按照当季流行的款式从深圳进的衣服在小县城里并不怎么受欢迎。在深圳很流行的衣服,在这里大家反而觉得不是时髦的,而县城里那些意见领袖所穿的衣服,大家才觉得是目前的潮流。这件事情老张想了很久,也百思不得其解,到底应该进什么样的衣服呢?想来想去想不出结果,最后他决定把服装店关掉,一共开了不到三个月,赔了一点装修,赔的不多。

老张接下来心想,我再做点什么生意呢?他就去跟县城里的一些亲戚朋友商量,其中就有一个亲戚给的建议,说你可以开一个手机配件店,他说你看现在大家都喜欢玩手机,都用的是挺高档的手机,但是县城里头好像手机配件店也不是很多,手机维修也不是很方便,是不是开一个这样的又带维修又带配件的店?

老张一想这个是好方法,而且自己好像也有点优势。比如说可以去以前开出租的深圳,去进一些手机配件的货,价钱又便宜,就能把这个店开起来,于是老张又兴冲冲的租了个门脸,开了一个手机配件店。

但是手机配件店开起来以后,门可罗雀,一个月也上门不了几个客人。这回老张也像开服装店一样,到处去打听,到处去看别人怎么开的,但是看了很久也看不出什么门道。后来他通过亲戚的亲戚找到了一个也干这行的人,请人家喝了一顿酒,又送了些礼物,人家终于给他吐露了实情,说这个县城里头跟城市里头不一样,很多生意都是人介绍人的。比如说张三的手机坏了,去问这个县城里卖手机的李四,这个时候李四会把生意介绍给谁呢?会介绍给跟自己在同一个关系网络里的人,跟自己有利益关系的人,而一个新进入领域的人是得不到别人介绍的。

老张他还没有入圈,没有入圈自然就得不到介绍的生意。小县城里不是靠自然人流的,是靠人际推荐的,要想进入这个圈子,获得人际推荐至少要干5年8年,老张一看得了。这事也做不了。于是又赔了几万块。

所以卖服装和卖手机配件,这两个小本生意 ,虽然都是小本,但是加起来也赔了小10万块钱,接下来怎么办?老张就在家里想,想的是茶不思,饭不想。

有一天到中午吃饭的时候,老张的老婆给他蒸了一笼屉包子,老张好几天胃口都不好,但是一咬老婆做的包子——太好吃了,胃口大开,风卷残云,把一笼屉的包子都给吃了,吃完之后一边打着嗝,一边说老婆你这包子怎么这么好吃,他老婆就说了,他说这包子不是我蒸的,是我姐姐蒸的。她到咱们家来了,看你也不好好吃饭,就蒸了一笼包子。

这包子为什么这么好吃,老张就把大姨子请来,然后就问她秘诀,大姨子说这个包子还真有点讲究,这个是我们家祖传的一种方法,肉要怎么弄,菜要怎么弄,调料要怎么弄,具体咱们就不细说了。 这是人家的商业秘密。

总之这老张听完之后,觉得眼睛一亮,所谓踏破铁鞋无觅处,得来全不费工夫。为什么我要去做服装?难道就是因为我以前见过别人做服装赚钱吗?为什么我要去做配件?难道就是因为有人给我提了个建议吗?好像做这些生意的原因都不是很充分,老张自己并没有做服装做手机配件的本事,

所以看来失败是必然的。但是今天包子这个事给了老张一个启示,同样是一个包子,有的这么好吃,有的那么难吃。这好吃的包子原来里边有很多的讲究, 人家会做的人就是能把这包子做的好吃。

老张赶快问大姨子,说:你愿不愿意跟我合作?大姨子说:干什么?老张说:做包子。大姨子说:做包子我行,我做包子是行家里手,

老张一看大姨子愿意干,二话不说又去租了一个铺面。这一次 不得了了。老张的包子铺。一个星期之后,每天早上就卖到了2000个包子,2000个包子是什么概念?一个包子在县城里一块钱,把各种成本费用扣除, 2000个包子。一天早上就赚了整整1000多块。一个月下来就赚了3万多块钱。除去房租,除去给大姨子的钱,老张净落了2万多,比开出租强多了。

老张一看这事靠谱,就跟大姨子商量说,我除了给你发一份工资以后,店里的利润你也可以分享一部分,但是你能不能从老家再带一两个可靠的人也教会他们做包子,但是只能是咱家的人,然后咱在县里边东西南北都各开一个。

在深圳开过出租车的老张,生意头脑就是不一样,想搞连锁,你还别说他真搞成了,这个县城里他一共开了5个包子铺,他这5个包子铺1个月给他挣10万块钱,所以老张一年的时间成了县城里的“包子张”,实打实的 一年赚100万。

所以给大家讲完这个中部的小县城里的创业故事,想告诉大家的是小本买卖也能做好,关键看你怎么做,选什么来做,千万不能去做那些你以为赚钱但是不擅长的事情,也千万别去做那些别人推荐你去做的事情,而要看看自己有什么长板,有什么资源,做自己能做好,但是别人做不好的事情, 这样才能成功!

最新发现

相关资讯

新闻热榜

热门游戏

精彩专题